上交所施东辉:股市改革应进一步落实发行注册制
3月26日,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邀请到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做了“投资者行为及股市改革方向”为主题的授课讲演,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进行线上点评。证券时报记者全程在线参与。授课中,施东辉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投资者,概括来讲,散户等个人投资者存在炒新、跟风、频繁交易等“七宗罪”。中国股市未来的供给侧放开,就要真正落实发行注册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推动交易机制和产品创新的改革方向。施东辉表示,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们股市改革的核心在于“需求侧的培育和供给侧的放开”。
施东辉表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资本市场发展的方向,在于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要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服务实体经济。施东辉指出,我们深化市场改革,就是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突破口,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同时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股市的症结何在?施东辉认为,大的方面主要有三点,即需求方不成熟、供给方激励约束机制不平衡以及不适应的监管制度。具体来说,“需求方不成熟”包括投资者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等,这一定程度导致定价机制的扭曲和供求机制不畅。“供给方激励约束机制不平衡”包括中介机构看门人机制不健全和公司大股东行为的异化等。
施东辉指出,中国股市改革的核心在于“需求侧的培育和供给侧的放开”。供给侧放开,就要真正落实发行注册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推动交易机制和产品创新。施东辉认为,只有这样,市场供求才可以变得顺畅,定价机制才可能有效。与此同时,在需求方的培育上,首先我们应该建立长期投资者制度,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市场供求顺畅了,才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助于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而定价机制的有效,也有利于推动完善“保荐+跟投”机制,完善股份减持、股权激励制度。
最后他指出,我国资本市场的系统性改革需要做好五个方面,一是完善市场制度,二是拓展市场深度,三是提升市场效率,四是放开市场准入,五是保持市场稳定。施东辉指出,例如,近期上海金融法院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机制的规定对外发布,这就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市场制度建设之一。(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