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人工智能产业呈现集聚和引领发展态势
又是一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全球AI大咖再次相聚上海浦东。站在WAIC世界舞台上,浦东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引领全球数字化转型的风向标。
2019年、2020年两届WAIC先后在浦东举办,已成为智能化展现、高端化体验、专业化交流的产业资源对接平台。作为国家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新区借助WAIC平台集聚资源,强化创新引领优势,产业招商需求梳理和企业资源对接不断加强。
短短两年时间,浦东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从350家增加到600家以上,相关产业规模达910多亿元,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浦东人工智能产业正呈现集聚和引领发展态势,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变革的效应逐步显现。
全面提升新区人工智能应用能力
聚焦人工智能“大脑”建设
在浦东,一批批更贴近民生的AI+最新应用成果早已深入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百姓来说,是“未来已来”。
小布了解到,围绕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浦东将在制造、医疗、无人驾驶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揭榜挂帅“中国赛道”机制,在金融、零售、娱乐及教育领域,以人工智能场景拓展产品形态和应用服务。在全面提升新区人工智能应用能力下,坚实支撑经济发展、市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等各领域的数字化应用。
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多款中国芯片首发。其中就包括位于浦东的燧原科技全球首发第二代人工智能训练芯片邃思2.0,是目前世界最大的AI计算单芯片。
但AI芯片产业向上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生产线等硬件、质量监控等软实力的支撑。聚焦“卡脖子”领域,浦东开展“揭榜挂帅”。
在浦东深耕高端半导体MES国产化20年的上扬软件(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吕凌志“闯入”赛道,通过自主研发的半导体产线制造执行系统填补12寸半导体产线MES系统国产化空白。
“一颗芯片要经过1000多个流程,而一套高效可靠的制造软件就如同一座工厂的中枢神经系统,指挥和控制着整个生产过程,起着降本增效的作用。”吕凌志说,“在这个赛道上,我们必须国产化。”
注册成立于浦东新区金桥的上海芯派通信发展有限公司则准备在浦东组建科学家团队,专注于研究AI芯片最新的发展趋势,甄选出优秀项目。
聚焦特色园区建设
实现龙头企业高度集聚
印象笔记是硅谷“独角兽”Evernote公司服务大中华区用户的独立品牌,于2012年5月在中国正式推出,是最早为中国用户提供独立中文版软件服务的硅谷科技公司之一,全球服务用户超过3亿,用户自主创建笔记累计突破100亿条、连接硬件设备近1亿台。北京印象笔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唐毅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期间,特别飞来上海,除了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一盛会外,还签约正式入驻浦东。
“我们的建设规划是用三年的时间,整体投入5到10亿元,真正成为张江及浦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排头兵。”唐毅说,“因为我们非常有自信,无论在人工智能技术还是新业态上,印象笔记都是非常有特色的。”
唐毅计划落地“张江在线”在线新经济生态园。作为浦东特色产业园区之一,这里正在推动“在线文娱、在线医疗、在线金融”新生态打造。
作为已拥有强大科创生态的张江人工智能岛,则正在加速AI+产业领域的场景融合和应用创新,向全球AI企业开放“示范场景”;依托机器人谷建设,机器人产业在张江、金桥等区域正形成高能级的产业集聚和完善的产业生态,实现机器人领域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和龙头企业高度集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软件必不可缺,聚焦特色产业,浦东还加快推动“中国软件名园”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工业软件产品。
“只要你是人工智能企业,只要你有技术、应用场景的优势,你就能在浦东找到创新发展的土壤和土地,你就能在这里生根开花。”浦东新区科经委总经济师夏玉忠说,“我相信通过三年的努力,浦东一定会打造成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雏形,在我国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创新、原始创新以及应用融合创新中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