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探寻路径,打造特色企业管理创新方式

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探寻路径,打造特色企业管理创新方式

据报道,20世纪初,以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让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登上了学术研究与实践的历史舞台,此后管理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诞生的大批成功知名企业根植于中国土壤,为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经验素材。在世界大变局下,如何抓住中国企业管理中的痛点、短板、难点,探索契合中国企业发展的管理理论,提供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管理方案,是当前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探寻路径

在中国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中,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占据一定地位。应该说,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促使中国企业走过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从科学管理到系统管理、从系统管理到今天的智能管理的发展历程,但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实践。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小红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不同,需要对西方管理理论进行本土化的适应性改造。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营环境,中国企业更加迫切需要契合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理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津孚总结了当前中国企业管理的几个特点。第一,国家意识强烈,企业经营重视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跟进。第二,科学管理得到普遍加强,现代化管理工具和方法采用率大大提高。第三,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互补共存的格局。第四,具有强烈的权变与创新意识,许多企业积极利用后发优势,学习和模仿国外新产品、新技术。第五,市场与产业的集体主义加强,大量相关企业集中到某个地区,分工协作,利用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化、供应链、知识共享、品牌优势,形成了一大批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产业集群。

但同时,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管理质效与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黄津孚表示,一些企业急功近利,盲目扩大规模,缺乏长期战略,将机会、机遇以及风险混为一谈,缺乏战略耐心,往往大而不强。缺乏品牌意识,依靠模仿和低质低价竞争,同质化比较严重,创新投入不足,世界级品牌不多,不少高科技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优势。

打造特色企业管理创新方式

在浙江省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张国有看来,实践中并不存在“中国式企业管理”“美国式企业管理”等国家层次的特色企业管理。因为,将所有个性化的企业管理抽象出统一的特色,往往徒劳无功。但在企业层次却有鲜活的特色管理可供有效研究。因此,在特色管理研究上,宜将企业层次与国家层次分开研究。“特色企业管理”形成的关键,主要在于使用技术的人群的组织效能,包括人的群体、人的组织效能、群体能量的有效发挥等。例如,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出现以后,汽车生产线的技术基础很快在全球扩散,而其中的差别主要取决于生产流程中人的群体的组织效能和人的能量的发挥程度。特色企业管理需具备三个特征:成功的结果;结果实现过程的高效率;结果和过程能成体系地呈现出来,便于更多的人认识和再生产。

谈到如何在建立特色化企业管理的道路上寻找突破点时,黄津孚认为,要从传统的“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具有法人地位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的认知,转变为“企业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义务的相关利益者共建共创共享价值的合作平台”。企业不仅是实现分工协作创造价值的经济组织,又是均衡责权利关系的社会组织,还是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推进人类福祉的主体。要重新确立企业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重新认识管理对象,企业管理的对象不仅是人,还包括以人为基本要素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动态复杂系统。要重新认识管理,重新认识时代特征,制定和落实智能互联大战略。全面理解管理的任务与管理职能,重视新时代开发领导力与加强生态系统的协调。发挥大国优势,创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普适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为世界管理学贡献中国智慧

管理理论源于管理实践,管理实践推动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理论反过来又指导管理实践活动。张小红认为,打造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必须基于中国本土企业管理实践,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是基于技术和实践发展的,因为技术和实践的发展要求管理理论工作者总结其背后的规律。这就需要管理学界理论工作者立足中国管理实践,整合中西方管理智慧,推进现代管理理论的有效融合。

黄津孚建议,建构适合中国企业的特色管理理论,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管理的新经验,建立管理创新数据库,公开出版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白皮书,扩大中国企业管理的影响力。此外,要继续关注全球生态系统变化和吸收海外优秀成果,开放包容,吸收全人类智慧,加强与各国企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争创全球优质品牌。同时,还要抓住智能互联时代机遇,坚持智能互联大战略,组织专门队伍,及时总结企业管理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为世界企业管理学的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姓 名:
邮箱
留 言: